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yw/150824/4684514.html现在,得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,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。很多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都知道,秋冬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间,但很多人想不到,其实夏天也是心脑血管患者的一道难关。
夏天气温高,人体新陈代谢快,如果汗出得过多,很容易耗损心阳,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的现象,严重的还会出现心前区疼痛、心率失常、早搏、心悸等等。义乌春萱堂的李冬医生特别提醒,心脑血管患者夏天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,不要过度出汗,也不要过度吹空调,有条件的可以服用夏季膏方进行调理。
专家介绍:
李冬副主任中医师、膏方专家,毕业于中国中医药大学,为北京中医学会会员,从医近五十年,医术精湛,医德高尚,师承北京中医儿科专家王鹏飞,处方用药独具特色,被广大患者称谓“小儿李”。
主治:
小儿肺脾肾等相关疾病,如发热、咳嗽、哮喘、厌食、腹痛、腹泻、便秘、遗尿、贫血、抽动症、多动症、发育迟缓等。
成人的脾胃不和、厌食肝功能异常、胃痛、慢性腹泻、失眠、咽炎、咳嗽、发热、哮喘、乏力、疲劳综合症等;妇科的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闭经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不孕症、更年期综合症、抑郁症,男科的遗精、早泄、弱精症、性功能障碍、不育等;以及皮肤科的神经性皮炎、带状疱疹、牛皮癣、荨麻疹、湿疹、皮肤瘙痒、痤疮、*褐斑等疑难杂症。
坐诊时间:每周全天
夜门诊:周一、三、五、日晚
王大伯心率次加早搏要吃*药附子
夏天出汗过多耗损心阳
老人容易发生胸闷气短的现象
义乌的王大伯今年60岁出头,入夏以来,随着气温节节攀升,他经常感觉到心慌胸闷,动不动就气喘吁吁,浑身没有力气,两只脚么冰冰凉,下肢浮肿,面色青白,看起来很吓人,舌苔发白,脉细无力。医生一测心率,达到次/分,同时还有早搏的现象。
王大伯去看了西医,医生诊断为心动过速,配了不少西药。然而,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,那种心慌胸闷的感觉并没有多少缓解,王大伯每天感觉胸口蹦蹦直跳,身体么又软弱无力,总是担心自己缓不过气来。
后来,经过身边朋友的介绍,王大伯来到春萱堂,找到了李冬医生。根据王大伯的身体特征,再加上望、闻、问、切,李冬诊断,王大伯这是心阳虚弱的表现,给他开了四逆汤,里面主要是附子、干姜、甘草这几味药材,同时反复交待他,附子有*性,一定要煎透。服用一段时间后,王大伯之前的症状明显缓解,胸不闷了,心动过速的情况也缓解很多,脸色随之红润起来,没像之前那么青白青白的了。后来,李冬医生又给他开了膏方调理,里面加入补肾的药物,治疗后痊愈。
李冬医生说,每年夏天,像王大伯这样的病人蛮多的。中医讲,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春夏是人体阳气生长、升腾、发散的季节,这时候人的新陈代谢加快,一部分废物就会随着汗液排出。中医认为,汗为心之液,它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的。汗出过多,甚至大汗淋漓,很容易耗损心阳,心脏失去阳气,则空虚无主,就会心慌气短胸闷,严重的还会心前区疼痛,面色无华,神疲无力,头昏脑胀,失眠多梦。西医讲的心动过速,心动过缓,房颤,心力衰竭,心肌炎等,都可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些症状。
所以,有心血管方面基础疾病的人,夏天一定要注意休息,尤其是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在户外活动,避免出汗过多。如果出现心跳过快、胸闷乏力的情况,需要及时就诊。
张大姐高血压还眩晕
要的是温复阳气
气血一足体内的垃圾就冲掉了
出汗过多会耗损心阳,但如果过度贪凉,比如过多食用生冷的食物,或是对着空调猛吹,同样对心脏不利,此时,风寒之邪容易乘虚而入,正虚邪扰,损伤人体的阳气,导致气血无法接续,从而出现心慌、胸闷、疲乏等一系列症状。
义乌的张大姐今年56岁,患高血压已经五年多时间,尽管一直在服用好几种降压药,但血压一直不稳定,舒张压长年徘徊在到之间。因为血压高,张大姐感觉到明显的不适感,每天吃得很少,大便又很烂,不成形,每天感觉头昏昏沉的,而且她很怕冷,手脚发凉,双膝冰冷,夏天,别人穿七分裤都嫌热,而张大姐还要穿着一条秋裤。眩晕发作时,如同腾云驾雾,脚下如踩棉絮,神疲乏力,腰围如柳,小便如汤,咳则遗尿,脉细如丝,常起口疮,午后面赤,舌淡胖有齿痕,苔白腻。经中西医治疗,症状时好时坏。
后来,根据张大姐的情况,李冬诊断为,虚阳浮于上,阴气盛于下,给他开了四逆汤温复阳气,再加补肾。张大姐连服十余剂后,之前那些怕冷乏力的症状都消失了,血压也恢复了正常。
李冬说,心主血脉,心主神,心脏气血虚衰,导致心神失养,就会出现心律不齐、早搏、心悸、胸闷气短、失眠多梦、面色苍白、神疲无力等症状。
治疗心血管方面的疾病,西医通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,这种方法尽管有效,但并不持久,患者会离不开药物,表现为吃药改善一些,不吃药就又恢复老样子了。
而中医治疗这方面的疾病,离不开养心血,养心神,遣方用药首当其冲地要养心阳、扶心阳、助心阳,顾护好人的阳气,气充则血足,心脏气血充足,就会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65岁大妈心慌气短是因为心阳虚衰
治疗重在四个阳
扶阳、温阳、助阳、养阳
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,现在,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,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。
骆女士今年65岁,近三年多来,一直感觉心慌气短胸闷乏力,稍微动一动就喘不上气来,她家住在五楼,每次回家,走几节楼梯就要休息几分钟,回家之路犹如登天一般困难,时间长了,让她都开始害怕出门了。
她去看了西医,诊断为慢性心衰,心房纤颤,三年多来,她一直在服用西药,但效果并不明显,病情时好时坏,碰上气压低的天气,胸闷得感觉要窒息。
前段时间,她的病情又加重了,心电图报告显示心房纤颤,心肌缺血,心率次/分,心慌气短胸闷,神疲无力,动则加剧,畏寒肢冷,下肢浮肿,纳差腹胀,舌淡苔白清,脉搏沉细无力,真是感觉有些生不如死。
最近,中医辨证属心阳虚衰,阳虚上越,治疗时需温阳潜镇,方子用四逆汤加味先开七剂药,每天一剂。
一周之后骆女士前来复诊,病情已经明显改善,胃口大开,体力也明显恢复,胃寒肢冷液也大大减轻。心率减慢至每分钟70多次,律整。骆女士又按照这个方子服用了7剂药后,病好了大半年,之后又服用了一段时间的附子理中丸,用来巩固疗效。
李东医生说,心房纤颤是比较顽固的心率失常之一,它的特征表现在心房和心室的跳动不一致,就是脉搏慢而心率快,脉沉迟无力,舌淡苔白腻,一派心肾阳虚的表现。
考虑病人的体质和食欲是疾病恢复的重要环节,在治疗时,将重点放在扶阳、温阳、助阳、养阳、开胃、通脉活血上,加三七活血化瘀,加砂红开胃,纳气归肾,该方重在补先天肾,兼顾后天脾胃,辅以活血。病人服药之后,胃口大开体质增强,病情逐渐稳定。
免费代煎,免费量血压测血糖,免费送药到家。
医生-
药浴包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