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苔异常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疫战奇兵广东中医参与率9354 [复制链接]

1#

中医“战疫”,奇兵四招制敌!2月19日下午,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25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,通报广东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运用情况。记者获悉,医院发布的“肺炎1号方”,研究结果提示患者使用后总体临床症状明显改善,总有效率达到94%,目前,全省已有11医院申请调剂“肺炎1号”。

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、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则表示,在这次新冠肺炎医疗防控救治工作中,广东强化中西医协同治疗取得较大成效。截至2月18日24时,全省确诊病例例中,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有例,参与率93.54%。而在湖北,广东中医团队接管的病区,也已经有50例达到出院标准。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认为,中西药参与治疗至少在四个方面发挥了“制敌”作用。

◆焦点1:

“肺炎1号”纳入省级中医药防治方案(试行第二版)

医院中医科主任谭行华在发布会上介绍,截止到2月17日17时,医院运用研发的院内制剂“肺炎1号”治疗确诊病人例。目前服药超过6天的病人(共例患者)已有62人治愈出院。研究结果提示患者总体临床症状明显改善,总有效率达到94%。目前,全省已有11医院申请调剂“肺炎1号”。

此外,该院初步统计有30位新冠肺炎患者在不使用西医抗病毒药物进行纯中医治疗,临床疗效比较满意。

据统计,自2月9日以来,医院已调剂使用“肺炎1号”包,医院医院捐赠2万余包。同时,广东在最新发布的省级中医药防治方案(试行第二版)中,也将这个制剂纳入治疗用药。

谭行华说,据统计,目前服药超过6天的病人共例,服药6天后,约84%体温异常患者体温恢复正常,约71%咳嗽症状患者、69%咽痛症状患者、79%乏力症状患者、64%纳差症状患者相应症状好转,约74%患者胸部CT好转。治疗过程中有7例患者病情加重,其中6例已明显好转,1例转ICU治疗。

◆焦点2:

中医制敌:四招起效参与治疗有效率达89%

中医药到底是如何在疫战中发挥作用,中西医协同达到“奇兵制敌”效果的?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、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介绍,截至2月18日24时,全省确诊病例例中,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有例,参与率93.54%。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中,治愈出院例,平均住院日14.5天,症状改善例,有效率89%。

徐庆锋说,广东中医坚持“一人一方”,面向重型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,有效降低死亡率;面向疑似和轻型、普通型患者实施中医药早介入,分类型诊治,及时有效改善发热、咳嗽、喘憋和胃肠症状,有效控制病情,提高了治愈率。

谭行华补充说,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四方面。一是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症状,对预后有很大帮助。比如持续高热会加重身体的缺氧状态,导致组织细胞损害,如果能够迅速退热,有利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。

其次是增强身体抵抗力。新冠肺炎患者特别是抵抗力低下、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容易并发细菌感染。

第三是抑制肺部炎症。很多临床实验都表明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,减轻肺部炎症。

最后是调节肠道菌群,减少细菌、真菌感染的概率。

医院肺病科主任陈宁则介绍,目前看来,中西医结合除了快速缓解症状,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时间外,对轻症和普通型患者来说,中医药的及早介入能有效阻止病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化;而在康复期运用中医药治疗,患者恢复也很快,极大地增强了医患双方的信心。

◆焦点3/p>

广东方案:本地患者湿热症状更明显应着重治湿热疫毒

医院肺病科主任林琳介绍,广东新冠肺炎患者湿热症状比武汉患者更明显,因此广东省的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突出强调因时、因地、因人,着重治疗湿热疫毒,方案更切合岭南地域特色。

她指出,新冠肺炎的病因是感受疫毒,但因气候、地区和人群分布的不同,临床特点和表现亦有所不同。一则由于岭南地区冬季应寒反温,春季春风过暖的异常气候,形成了湿热疫疠之气;二则岭南地区素来气候炎热潮湿,致病邪气多以湿邪、热邪为主,湿热之邪容易碍脾,加之广东人还有喝凉茶的习惯,寒凉之品容易伤及脾胃之气,故为岭南人的特点。

“因此,我们提出新冠肺炎的病机特点为‘热、湿、瘀、毒、虚’,以肺为病变重心,涉及脾胃肾。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,发现广东病患的临床症状、舌苔和脉象与武汉病患有差异,湿热之象更为明显,治疗的重点应围绕湿热疫毒展开,广东省的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突出强调因时、因地、因人。”林琳说。

◆焦点4/p>

预防疫病:不用囤板蓝根中医专家教你“四字诀”

关于中药能否起到预防作用,谭行华说:“要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中医的预防主要扶助正气,就是提高人体的抵抗力,我们有一句话叫‘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’。我们通过中药调整人体的脏腑机能,达到人体阴阳平衡的一个生理状态。”他建议市民,保持情绪愉快,加强身体锻炼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“我们不主张在普通人群中开展固定中药预防,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有所不同,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”

——防疫病四字诀——

吃、穿、动、宽

在疫情期间,对于广大市民如何强身健体、提高抵抗力,中医有什么建议?专家组成员、医院陈宁主任介绍,中医药是整体和系统医学,讲求“天人合一”,“未病先防,已病防变,瘥后防复”的治未病思想早就被大众熟悉。在疫情期间,首先要遵循政府推出有关个人卫生方面的防控指引,避免疫气入侵,同时要固护正气,增强免疫力。陈宁给大家提除了“四字诀”建议:

一是吃:春夏养阳,根据自己的体质,在医生的指导下,给予中药汤剂或药膳进行调理,增强体质。对于广东的群众,大家可以留意我省治未病专家制定的《广东省年冬春季节中医药扶正固本养生保健指引》。

二是穿:俗话说“春捂秋冻,一年无病”,“捂”的位置有讲究,早春时节,手腕、腰眼、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,注意保暖防冻。

三是动:运动锻炼可提高机体代谢,增进机体抵御外邪能力,由于疫情影响,大家需长时间居于家中,可做八段锦、太极拳等。

四是宽:要做到心宽,心态与睡眠这两者都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,心态好了,睡眠自然会好。我们可以通过穴位按摩,耳穴埋豆,艾灸,针灸等改善睡眠,稳定情绪。

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:周洁莹、张姝泓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:黎旭阳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:吴一钒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